子西沮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义的人吧?桓公诛杀公子纠,管仲不仅不能够殉死取义,而且又辅佐齐桓公。”夫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拨正混乱局势而使天下安定下来,百姓至今还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早就披散头发,衣襟向左开,沦为落后民族了。所以,怎么能像普通的平民那样以小节小信来评价,以至于在山沟中自杀而没有人知道他呢?”
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仇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覆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珪、魏征,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
朱子曰:“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应该让老百姓明白
我们是管仲遗泽的受惠者,我们也是那些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立下丰功伟业的不见经传的人的德泽的受益者。但是,我们有多少人心存感念?不是不愿,往往是不知。
罗斯福在电台开设“炉边夜话”专栏,主张充分让公民知情——国际局势,国家大事,政治和经济现状,政府面临的困难等,毫不保留地向公民“公示”,使处于困境中的美国公民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明确并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做不到这样,为此,我们困惑,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现象发生呢?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权利的体现,不是某个人的私产,不能因为个人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大夫僎:卫国大夫。原为公叔文子的家臣,经由公叔文子的提拔推荐,从平民被提升保荐到大夫的地位。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文子举荐他升任大夫,共同为公朝之臣,为国家出力。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公叔文子是可以称为‘文’的呀。”
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
这就是“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