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可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对政治剥削与有为之治的批评指出人民
本章可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对政治剥削与有为之治的批评,指出人民的饥饿、社会的混乱难治,皆由统治者的贪欲和作为所引起。在上者“食税之多”,是聚敛剥削以奉一己之私欲;在上者之“有为”,往往是统治意志和权力的体现,政苛民烦,给人民造成压迫,给社会带来混乱,其结果便是“难治”。后一段则是对人民的求生太厚以至于“轻死”提出批评。“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与五十章所说的“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的意思差不多。古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求生是为了活着,却往往因“求生之厚”而不惜以身相殉。“求生之厚”是为了“益生”,而老子却说“益生曰祥”(五十五章),是不吉利的;所以老子又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四十二章),人们的确常常是在努力追求“增益”的同时,却“减损”了自己。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因为统治者吃的赋税太多。上,指在上的统治者,此处非如卢育三、张松如等所说专指君上。民之所以饥,从道理上说,也并不是因为君上一人“食税之多”。此句传世各本多作“以其上食税之多”,唯帛书本作“以其取食税之多”,无“上”字。下文“以其上之有为”,帛书本同于传世本,亦有“上”字。从句意上看,帛书谓“取食税之多”者亦必是指在上者,不知何故省去“上”字而与下文句例不同。此句帛书与传世本文异意同,今暂从传世本。
有为:有所作为,指各种行政管理的措施。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人民之所以轻视死亡,是因为过度求生。轻死,轻视死亡,不把死当回事,也就是轻生的意思。下句严遵本、河上本、王注本、景龙本、范应元本、帛书甲、乙本“求生”前皆无“上”字,而且河上本、王注本与帛书本文句基本相同,皆作“以其求生之厚”,唯帛书本句末多一“也”字。但傅奕本作“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今世注家如严灵峰、高亨、张松如、任继愈、陈鼓应等,皆主张应有“上”字,或以为原文当据傅奕本,或以为当据王注本而依傅奕本补“上”字。按,此句当依河上本、王注本、帛书本为准。河上公云:“人民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苏辙云:“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虽死求利不厌,贵生之极,必至于轻死。”(《老子解》)河上公与苏辙所说大意相近,苏氏谓“贵生之极,必至于轻死”,尤为深切确当。“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句意连贯,亦与下文两句一气贯通。作“以其上求生之厚”,则与“民之轻死”不甚相干,亦与下文意不相属。高亨云:“人民不怕死(敢于造反),是因为他们的君上养生的物资太丰厚,所以不怕死。”(《老子正诂》)严、张、任、陈各家解释略同于高。文中“民之轻死”似与“造反”无关,高氏解释貌似可通,实嫌迂曲,而且与下文终觉意不相属。
无以生为:指不刻意做有益于生的事,即无为于生。
贤:胜。
人民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吃的赋税太多,因此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有所施为,因此难以治理;人民之所以轻视死亡,是因为他们求生太厚,因此轻视死亡。那种不刻意从事于求生的人,胜于过分爱重生命的人。
七十六章
- 最扎心的春招面试必问题:秋招为何没有收到offer?[图]
- HR说“我们薪资不高,但能教你很多”,可信吗[图]
- 服装店长的工作内容[图]
- 权证专员是做什么的[图]
- ppt排版怎么制作更好看?[图]
- 菊苣的副作用误食菊苣会导致皮肤病[图]
- 学龄儿童缺铁会影响学习成绩[图]
- 30岁初产有危险吗?[图]
- 孕妇该喝孕妇奶粉吗?[图]
- 孕期营养补充不当会有害[图]